因为刘盈这回实在是欠揍!
“父皇以亭长起事,和西楚王争天下,一生历经战事无数,材力武勇,方能打下汉室江山,我身为太子,自当向先辈学习。匈奴屡犯边境,伉儿,你说我想效法父皇,随军出征,有何不对?”
有何不对?
从头到尾完全就没有一点是对的地方好吧!
你一个十二岁的小屁孩去战场干么?给匈奴送人头么?
樊伉见到此刻已然化身热身少年的刘盈,顿感头痛。
他写《汉皇传》一来是为了刷刘邦好感,二来也是争取一下自己的权益,从刘邦口下夺得两分造纸的利益。
没想到一个无意之举,居然会催生出一个熊孩子。
樊伉十分无语。
熊孩子要怎么办?
如果是他家的后辈,自然跟吕雉一样,先狠揍一顿没商量,揍得他一脸猪头屁股开花起不来床,自然不不会再瞎嚷着要上战场去送死了。
可惜这个熊孩子不是自家的,别说打,连一句重话都不能说,只能徐徐图之。
“表兄心怀天下,有此豪情壮志自是好的。”熊孩子嘛,不管怎么说先夸一顿再说。
果然,听樊伉没有反对他的意思,刘盈的心情顿时好转了许多。
“而且匈奴一介蛮夷居然胆敢冒犯我大汉天威,简直不能忍……”
“还是伉儿最知我意!”刘盈点头道,“匈奴自冒顿弑父,自立单于,并东胡,西破月氏,南破楼烦白羊、尽夺蒙恬所得故地,又屡次侵我燕、代等地,与我大汉边境有过多次冲突,此次更最围困马邑数月,狼子野心昭然若揭。昨日朝会上,父皇已下旨亲征,朝中诸将亦纷纷出班请战。男子汉大丈夫,就该戍卫边疆,死而后已。”
樊伉:“……”
果然有代沟么?
若是换了他,宁可窝在京城当个窝囊废也好过北上跟匈奴拼刀枪啊!
“若陛下和表兄都随军出征,朝中无人,又怎么办?”樊伉问出一个实际问题。
“还有丞相在啊。”刘盈理所当然地道。
“可丞相只有一个人啊,那么多大军的粮草要筹备,还有各种繁杂的国事都需要他决策,表兄难道不觉得舍弃去战场上奋勇杀敌的风光,留下来帮助丞相一起稳定内政,为大军筹备后勤,让陛下没有丝毫后顾之忧地征讨匈奴更重要?还是说表兄只想着自己去战场上逞英豪,却把朝中所有的事情都推给丞相一人吗?”
“这……”刘盈犹豫了。
为什么这事被伉儿这么一说,仿佛就成了一件刻薄老臣非常自私的行为了呢?
话说丞相确实也上了年岁,老胳膊老腿的,不容易。
“越是这个时候,陛下越是需要一个可靠的人为他排忧解难,处理后方一切事务,让他能够心无旁骛地一往直前,将匈奴打得落花流水,再不敢觊觎我大汉边疆。”
“杀匈奴只要是个人,拿得动刀枪都会,但是表兄要做的事却不是人人都能做的啊!为了汉室天下,表兄难道都不愿意牺牲小我一次吗?”
“伉儿你说的是真的吗?”刘盈此刻内心已是摇摇动。
“那是自然。你看萧丞相不曾亲自领兵打仗,但是他的功劳谁敢小觑?朝中将领无数,萧丞相却只有一个,不正是说明了这一道理么?”
樊伉本来就不善劝人,绞尽脑汁好说歹说总算将刘盈劝住,让他打消了给匈奴送人头的念头,头一回从樊家出来,蔫嗒嗒地回宫了。
再乖巧的孩子也有犯熊的时候啊!
送走了犯熊的刘盈,樊伉只觉得无比心累,眉头皱得几乎要打结。
要打仗了!
刘邦都要亲征,身为刘邦军事集团一员的樊哙,他的老爹只怕也是要随军出征的。
怎么办?
战事起
果然,朝会不久,刘邦大赦天下,同时宣布了亲征匈奴的决定。
汉朝这个时候的人,还隐隐带有点骑士精神。
哪怕是跟异族的武装冲突,身为皇帝,基本都是一马当先,冲锋在前,这跟后世文臣兴国武将□□皇帝安坐高堂之上的分工合作很不一样。
樊伉猜测也许是因为这个时候才刚刚进入封建社会,社会分工还不太明确的原因,朝廷各机构的职能都不明确,所有人都在摸在石头过河,研究着怎么行之有效地治理一个国家,皇帝为了自己确定自己的威信,自然要事事抢先。
樊伉对刘邦这种凡事亲力亲为的精神很敬佩,但对他这种明显作死的行为不予评价。
就算他历史不好也知道,就是这一次亲征,因为刘邦的轻率冒进,中了匈奴的诱兵之计,孤军深入,导致汉军的车骑主力被冒顿围困于平城白登山,这就是史上著名的“白登之围”。
若不是周勃率领的步兵主力在攻陷楼烦后,及时掉转头又将匈奴主力包抄,估计大汉的历史从那之后就要改写了。
至于各种野史上所书,是因为陈平献计贿赂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