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 繁体
请收藏本站网址:yqkdushu.com

第618章(1 / 2)

除此之外,大大小小的粮商结伴到户部清吏司,找江知与数次,希望他能放宽粮价。

如今已不是他们贪心不贪心的问题,是外头的粮价都涨了,他们从百姓那里收粮的价钱也不同往日。

再照着常价来售卖,他们就得亏本。亏本的买卖谁愿意干?

若江知与执意压着他们,他们便不做这个生意,不卖粮食了。

江知与顶着压力,放低身段,千求万请,但求熬过今年。

要涨价,从明年开始。

这消息内部封锁,若有人传出去,他以后想卖粮食,也没得卖了。

哪家官员都不能知道,谁要是想着攀交情,提前透露风声,让大户们趁机屯粮,他饶不了。

明年的粮价,会成为压垮百姓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
而皇商资产在商务受到战时影响的情况下,只能做没良心的人,发“国难财”,才能将一些物资换成现银。

再拿银子去换军需,送去卫所,往外押运。然后被反抗民兵巧妙的劫走。

劫走的频次有限,不能次次都出岔子,但在外头,除了反抗民兵之外,还有落草为寇的其他乡民。

真正送到军营的数目,少之又少。

江知与琢磨着,不能让生活的重担把民众压垮,粮价上涨,就再从盐入手。

他找谢星珩商议,确定可行性以后,去找盛荣。

让盛荣收盐时,稍稍抬手。

收盐的官吏松一点,百姓就能留一点盐自用。

有了自用盐,就可以不用高价去买。省下的银钱,虽不能弥补购粮的差价,但他们每天保持盐的摄入量,也能让身体有劲,算是能量互补。

跟盛荣说的时候,要换个话术。

谢星珩为主,江知与做辅。他们跟着刘进贤的辈分,喊盛荣一声大哥。

既是兄弟,就为着兄长着想。

谢星珩问他:“盛大哥近日看过城内百姓的精神面貌没有?”

盛荣摇头。

冷得很,他不愿意出门。

出门都有轿子、马车坐,懒得看。

谢星珩就跟他细细说。

民情民貌,盛荣没兴趣听,他让谢星珩有话直说。

“我们这关系,你还怕我不知好赖,怪你冒犯不成?”

谢星珩就看向江知与,江知与适时接话,跟盛荣说明年粮价会涨的事。

算算日子,就一个多月的事。

盛荣家资丰富,又占据要职,有得是人给他送粮食。他不会屯粮,也犯不着。

他结合谢星珩前面说的民情,笑容都苦了。

“这群刁民又要生事了?”

百姓被人逼成这样,反成了刁民。

谢星珩跟江知与都听习惯了,面不改色继续跟他去细说。

谢星珩跟他说利害。

“粮价上涨,跟大哥无关。可是现在海城的百姓,九成九都在制盐。他们跟盐课司的官吏打交道最多,来年真因活不下去,与人起冲突、抱团做匪,别的衙门会认吗?难不成把罪责归到粮商身上?这个理由谁敢上奏朝廷?到时又是盐课司领责。”

江知与加把劲:“所谓事不过三,大哥已经躲过两次劫难,败在这里,岂不可惜?就让手下的人松一松,百姓留盐与否,与你何干?来年百姓买盐少了,也不是你的责任。买盐要银子,粮价都涨了,百姓还能每天白口吃盐不吃米?”

明年零售盐量降低,就是百姓在盐与粮里二选一,都去买粮食去了。跟盐课司无关。

而盐课司的人客气一些,跟百姓们的冲突少一些,就少一些把柄。盛荣的位置就坐得更稳。

盛荣与他们相交,知道他们有私心,不忍百姓受苦。这番话却说到了他的心坎里。

他确实不能再犯错了。尤其是逼反百姓的错误,绝对不能再有第三次。

零星落草的人另算,明摆着被大批逼反的人,真会要了他的命。

他领了好意,还颇为感动。

“我来海城也有十余年了,这个位置坐得牢靠,全倚赖我对圣上的一片衷心。除了我那表弟,你们是最为我着想的人。其他的……不提也罢。”

他在皇上还是太子的时候,就在这里任职,为其敛财了。

谢星珩跟江知与默契笑道:“大哥客气,我们夫夫俩受你照拂,你好,我们才会好。”

心里则腹诽:那你挺惨的,被你点名的三个人,对你都不真心。

真心要你死倒是真的。

迟则生变。

盛荣执行力很强,今次会面过后,就回盐课司下达了指令。

下边的官吏巴不得松一点。

城里百姓有苦之外,官吏也各有苦处。其中以盐课司的官吏最苦。

他们收不到够数的盐,要受罚。为着盐,采取的手段稍有不合适,就有被贬入盐户灶籍的风险。

百姓们一日日消沉,他们看在眼里,不敢过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